及时反应与负责态度: 危机对亚洲的影响 (Responsiveness and Responsibilty: The Effects of the Crisis in Asia)

Published: September 01, 2009

专访汇丰环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暨亚太区机构业务部主管Patrice Conxicoeur

能否介绍一下汇丰环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亚洲的业务情况?

汇丰环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汇丰集团旗下的资产管理部门,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3900亿美元,其中约有2/3来自机构投资者,其余来自个人投资者。我的职责是负责亚太区(包括中国在内)的机构资产管理,客户包括主权机构如央行或主权财富基金、年金、保险公司、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在我们的公司投资客户中,主要的投资类型有短期的流动性基金(或货币市场基金),以及长期的年金计划投资。

我们的业务分布于香港(这是我们的区域业务中心)、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台湾和中国内地。在中国内地,我们通过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将在岸业务主要集中在零售方面,虽然目前在中国内地零售业务和机构业务之间并无明显区别。离岸投资业务是通过香港进行处理的。

危机对亚洲的机构投资者有哪些影响?

虽然没有很明显地体现出来,但危机已对投资者行为造成了深远影响。通常的观点认为,危机期间每个人都在退出。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一项资产的定价意味着一宗交易的完成,所以买方和卖方必定都存在。2008年下半年,我们发现投资者在寻求资产组合的避险。很多投资者还推迟了重大投资决策,如更换组合经理、修订长期投资策略等,并选择以短期投资方式来保存现金。毫无疑问,投资者已开始对其资产配置进行修正,但速度远比很多人预期的慢。

在欧洲和北美,大多数机构投资者采取专项委托的方法进行投资。但情况往往不是如此,大部分投资者开始都是均衡委托。目前在亚洲,除了日本、澳大利亚以及大型政府所有机构的投资者之外,大多数投资者(特别是捐赠基金、年金)都是按均衡委托模式运作,因投资规模过小而不能采用专项委托。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投资者通常较为专业,投资额也较大,会采用与北美、欧洲同样的专项委托方式。

从汇丰的角度来看,你们为应对此次危机在方法上有哪些改变?

我们的流动性基金的主要目标,是确保资本安全并提供日常流动性。我们的投资流程经过精心设计,通过审慎控制信用和流动性风险,包括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作出调整的能力,来达成上述目标。

例如,我们的投资流程通过各种机制来管理信用风险,包括维护一份交易对家核准名单。该名单的内容包括我们认为信用良好的发行人的风险暴露和存续期限制。名单上的每个发行人都受到汇丰环球投资管理的信用分析师的持续监控,该分析师的工作则由我们的全球信用主管实施监督。这使得我们可通过自己的独立信用风险评估来对第三方评级作出补充,并可因应变化的情况迅速对我们的评估作出检讨。

同样,我们的投资流程以多种方式,特别是通过维持最小流动性阶梯和最大个别股东集中度,来管理流动性风险。随着2008年二级市场流动性枯竭,我们提高了最低隔夜流动性要求,以更好地管理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基金在危机期间对投资者有何帮助?

我们的流动性基金在危机期间维持了资本安全和日常流动性,在达成主要目标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

流动性基金作为短期投资工具通常与存款进行比较。但两者之间存在很多差异。例如,流动性基金本身是多元化的,面对多种类别资产的风险,而现金存款仅面对单一的交易对家风险。虽然政府担保有助减轻投资者对交易对家风险的担心,但流动性基金所提供的稳健的投资流程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而且,除隔夜现金外,存款的流动性低得多,因为存款只有到期才能提取现金,而通过流动性基金当天就可获得现金。流动性基金在使用上也很方便,一旦开立了初始账户,就可以很容易地增加或减少现金。

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确实看到流动性基金的业务活动增加了。与北美和西欧不同(这两个地区的流动性基金非常相似),很少有亚洲的投资者了解流动性基金提供的机遇。不过,我们已发现过去一年流动性基金的投资方面出现了一些变化。例如,一些以前从未投资过流动性基金的公司开始采用这种方式。其它的公司转向政府担保的存款,但其中一些公司现在又开始转回流动性基金。有些投资者转换了投资管理公司,或委托了更多投资管理公司来进一步分散其资产组合,或利用这些投资公司的一流基金管理和信用研究服务。因此,虽然流动性基金管理的总体资产规模仍相对稳定,但通过流动性基金的资金流量增加了。

您认为危机对亚洲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当年周恩来总理被问到他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所产生影响的看法时,他有一个著名的回答:“下结论为时尚早”。与此相似,要充分估计出危机所产生的影响,可能也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希望不要200年吧。当然,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明显的影响了。在亚洲,投资者(和金融监管者)历来对衍生产品持怀疑态度。衍生品像美酒一样,适量饮用对健康有益,但危机强化了投资者的忧虑。

同样,危机发生之前的那些年里,投资者对结构性产品也有疑虑,这种观念已再一次被强化而不是相反。不过,监管机构的反应一直是令人鼓舞的,所采取的增加对投资者的透明度的举措是一个进步,这将最终促进更多负责任的运用结构性投资。

在欧洲和北美,监管机构已对危机做出了强烈反应,通过各项措施正在对银行业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在亚洲,监管机构的行动较稳健,例如,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方法既反应及时,又采取负责任的态度。[[[PAGE]]]

您认为危机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危机对中国经济有巨大影响,但是长期后果可能是正面的。现在已经造成了各种影响。例如,很多市场参与者将人民币升值视为必然,并据此做出决策,这在一个相当长的经济增长期,出口和商品进口激增的环境下是可以理解的。但危机发生以来商品价格已下跌,商品出口国的货币也随之下跌。中国的出口不再按同样的速度增长,而且一些产业出现了停滞不前甚至下降。因此,人民币升值不再像近几年那样确定了。

然而,另一个重要观察是人民币在危机期间异常稳定。虽然我们看到很多国家的货币波动极大,但人民币却并不是这样,尽管这可能仅仅是一个短期或中期现象。但这使得人民币更具吸引力,甚至可能在其实现自由兑换之后成为一种储备货币。

一些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出口的变化。许多亚洲经济体(特别是中国)以出口带动的发展,现在受到了公开的质疑,而需要刺激内需已比以往更加明显。当危机最初在美国由次贷市场引爆时,很多亚洲的市场参与者都不太在意,认为这场危机不会直接影响到该地区。随着主要出口市场欧洲和北美陷入衰退,间接影响很快显现出来。中国政府的反应令人印象深刻。以往很多支持出口的政策开始转向提升内需。这种方法不仅在短期内影响中国经济,还会有长远影响。减少出口拉动经济的内在风险的挑战,不只是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问题,日本也受到类似的影响。

亚洲是一个周期性的地区,但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长期保持着强劲增长,这一点已为人们所淡忘。结果导致很多人对该地区的经济前景过于乐观,并忽视了经济周期的出现不可避免这一现实。随着人们逐步面对现实,重新认识经济发展的趋势,亚洲经济体(包括中国)可能会受惠于基于内外需求的可持续经济增长。

Sign up for free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Article Last Updated: August 24, 2021

Related Content